guīniè

圭臬

guī niè

ㄍㄨㄟ ㄋㄧㄝˋ

名词

圭表 模范 程序 法式 标准 轨范 圭表标准 法度模范

圭臬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圭臬guī niè

圭表,比喻标准准则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判断根据

例如圭臬星经奥,虫篆丹春广。 —— 杜甫《八哀诗》
适应之说,迄今学人奉为圭臬。 —— 鲁迅《人之历史》

英文criterion; standard;

国语辞典

圭臬guī niè

1.古代测定日影时间器具

近义圭表 标准 模范 法式

2.比喻法度、典则。

例如如:“四维八德是我国传统道德圭臬。”

网络解释

“圭臬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为 guī niè,名词。是指土圭和水臬——古代测日影、正四时测量土地仪器,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、准则和法度;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。

一、本义

指古代测量日影、确定时间和土地的工具,由两部分组成

  • 平放的玉制尺子用于测量日影长度
  • 直立标杆(又称“表”),用于投射日影。
    二者结合后,成为古代天文历法和土地测量的重要仪器,如《周礼记载的“土圭之法”。

二、引申义

  1. 标准与准则
    因“圭臬”具有测量和规范功能逐渐引申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或法度。例如:

    • 清代钱大昕在《六书音韵表序》中称其著作可被学者“奉为圭臬”,即作为学术研究的准则。
    • 鲁迅曾用“适应之说,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”形容某种理论推崇
  2. 文化象征
    在传统文化中,“圭臬”常与权威典范相关联,如《黄帝内经》被医家奉为圭臬,或法律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圭臬。

三、用法与语境

  • 成语“奉为圭臬”表示将某事物尊崇为最高准则,多用于学术、道德、法律等领域
  • 使用限制强调对“非人”的准则性推崇,不可用于对人的崇拜

四、相关对比

  • 近义词奉为楷模金科玉律
  • 反义词视如敝屣弃如敝屣

五、文化溯源

“圭”本为玉制礼器,象征身份权力;“臬”原指箭靶,后演变为测量标杆。二者结合既体现了古代科技智慧,也反映了汉字从具象抽象语义演变。

需注意避免将“圭臬”误写为“圭镍”。

圭臬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 guī 部首总笔画 6

    圭 [ guī ] 1.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,上圆(或剑头形)下方。 圭角(jiǎo )(圭的棱角,喻锋芒)。 2.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。 圭表(a.测日影的器具;b.标准)。圭臬(指标准、法度,如“奉为圭圭”)。 3. 古代容量单位(一升的十万分之一)。 圭撮(喻小量)。圭勺。 4. 古代重量单位,十圭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。 5. 洁。 圭田(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)。 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 niè 部首总笔画 10

    臬 [ niè ] 1. 箭靶子。 2.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。 3. 标准,法式。 圭臬。 [更多解释]

圭臬的分字组词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圭臬的相关组词